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来自首都的温暖 ——北京对口协作十堰6年侧记

时间:2020-01-06 08:22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湖北日报2020年01月06日12版报道。点击查看原文

原标题:来自首都的温暖 ——北京对口协作十堰6年侧记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饶扬灿 通讯员 李启东

130万元的郧西大米!200万元的张湾礼包!

1月2日,北京首农双创中心。一份份爱心满满的消费扶贫订单得以签订。郧西大米、张湾礼包、丹江鱼头、郧阳薯粉……十堰地区的一批绿色产品,先后在北京平谷区、丰台区等地找到销路。

从上月27日到本月3日,7天时间里,十堰9个县市区带着300多个品种的年货赴京展销,1500余名市民参加展销会,认购产品,扶贫消费。

据了解,过去6年来,北京所辖9个区与十堰9个县市区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北京累计投入协作资金13.5亿元,落地项目40多个,投资总额近300亿元。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2014年底,汉江北上1432公里送水,目前已向京津冀豫调水超过26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

“绝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库区!”十堰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为确保一江清水北送,十堰55.2万亩耕地淹没水下,13座集镇搬迁重建,5万库区渔民“洗脚”上岸;关停300余家污染企业,拒批160个有污染的风险项目,每年减少税收10多亿元。

因水结缘,十堰将护水当作必修课;因水结缘,北京倾情协作水源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6位导师,收十堰市中医院6名医生为徒。图为上月27日在北京十堰对口协作会上举行的拜师仪式。

集中力量办大事

“看,汉江水越来越干净!”1月2日,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干部马淑平感叹,真是奇迹!

汉江干流过境十堰216千米,总磷降低59%,总氮降低55%。国测数据显示:汉江入境羊尾断面:氨氮0.199毫克/升、总磷0.047毫克/升;汉江出境沈湾断面,氨氮0.081毫克/升,总磷0.021毫克/升。

“保一江清水北送,是十堰最大的任务!”十堰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自豪地说,十堰要为首都送去最甜的水。

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两市三省跨越千山万水“南北共建、互利双赢”。

“京鄂对口协作是一项政治任务,要坚决完成。”北京把对口协作摆上重要位置,高层对接引领,区县对接、商务对接、社会对接持续推进,一场跨省大协作全面展开。

“北京的扶贫协作必须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以扶贫协作为主线,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市场优势,助力十堰脱贫攻坚。

北京所辖9个区与十堰9个区县结对协作,两地100多个乡镇、社区结为“亲戚”。首农集团、首旅集团、同仁堂集团等30余单位上门帮扶。两地互派挂职干部147人,李海平、王永浩、王海丰、方建卿、张鑫5位同志先后担任十堰市委常委、副市长。

十堰建立“一河一长”制,对治污不力一票否决,执行最严污水排放标准。清污561万吨,建生态河道130公里,建清污管网1200多公里。关停并转污染企业、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治理,汉江水质稳定在二类以上。北京协作项目40多个,互派干部挂职,100多名专家驰援十堰。

十堰市委主要负责人说,只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才会有这样的动员能力,也才会有“全国一盘棋”战略统筹,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市场力量催生协作效应

“按按手机,柑橘就可销往北京!”冬日,十堰库区笼罩着淡淡的雾气。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橘农张昌华又向北京发去一车金灿灿的柑橘。

“如今在家里可以卖全国。”51岁的张昌华说,北京协作十堰建起柑橘大市场,带动周边3500橘农稳定增收,年交易量上亿斤。

北京市成立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十堰300多种产品入驻,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余万元。

北京投入两亿多元协作资金,在十堰建设100多个“生态家园”示范村,推动十堰20多个贫困村发展茶叶、食用菌等绿色产业,带动两万多人脱贫。

京东“互联网+”落地十堰,产业园注册企业45家。北京同仁堂带动郧阳白羽乌鸡养殖20万只,年增收420万元。北京康明斯公司36万套汽车排放处理系统落户茅箭,形成54万套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柴油发动机后处理企业。六年来,京能热电、北汽集团、北京碧水源等一批北京企业落地十堰。

“只有政府+企业,才能更好地发挥协作效应。”张鑫说,动员企业家到十堰经贸合作,为“京鄂模式”注入市场因子,让双方从协作到互融。

一头是政府力量,一头是市场拉动。人才、资金,教育、科技,经验、理念等资源开始植入十堰“肌体”。落户十堰的160多家北京企业覆盖能源、环保、汽配、食品五大产业。“北京基因”不断输出:“马上就办”作风、“效能建设”理念,“网格化、精细化”社会管理,“生态意识”“市场意识”……

文化输出带来十堰多重转变:从“拼速度”到“重生态”、从“拼规模”到“拼创新”、从眼光向内到向外拓展。去年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全社会用电量、货物周转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统计数据一路上行。

共建共享激发内生动力

“让十堰人民感受首都的温暖!”京能十堰热电有限公司董事胥成增说,京鄂协作项目每年可发电35亿度、供热1200万吉焦。

胥成增说,京能将用40亿元在十堰打造一个生态样板,让库区的山更绿,天更蓝。

北京资金、人才、市场优势突出,但土地、淡水资源匮乏。十堰人均1万吨“中国好水”,森林覆盖率64.7%,茶叶、柑橘等绿色食品久负盛名,土地、人力资源丰富,但山高谷深,深度贫困。

小手拉大手,两地优势互补,携手共建共享。2014年以来,北京帮扶十堰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争取帮扶政策。

“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成为智力行、创新行,北京14名院士、近100名专家为十堰贡献智力。北京实施“双百计划”,帮助十堰培育100家优势企业、打造100个优质产品,推动十堰制造迈向高端,变十堰制造为中国制造。从南部的房县,到北部的郧西,十堰人追寻着京堰两地携手协作成果,感受到对口协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十堰市文联一位学者感悟:“京堰对口帮扶,帮的是钱,帮的是物,扶的是气,扶的是志。”把人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把先发优势与后发效应释放开来,走向共同富裕,这才是京堰协作更深远的意义。

( 责任编辑:沈进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