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新闻 > 十堰好人榜 > 十堰好人 > 正文
 
曾伟之:不忘初心 五十六年风雨路
 
时间:2019-12-23 10:06      来源:竹溪县文明办      【我要推荐】

曾伟之常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就是我们全家的宝。把身体养好,把心放宽,就是对我们哥俩最大的安慰。”

曾伟之(左一)与母亲的合照。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曾伟之每天都要到母亲家里看一看,做做饭、唠唠嗑,五年来,从未间断。

曾伟之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他们兄弟姊妹3人拉扯大。现在,8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人长期照料,大哥和妹妹远在外地,不能时常侍奉母亲,曾伟之毅然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以实际行动成为孝老敬老的典范。

五年来风雨无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竹溪城街头巷尾车水马龙一派忙碌。此时,年近六旬的曾伟之步履匆匆,顾不得欣赏夜景,拎着买好的蔬菜水果直奔南大桥方向的老居民楼。到达母亲余秀芬家里后,赶紧换上衣服在厨房忙活开来。八十岁的老母亲因糖尿病双目几近失明,却执拗地不肯与儿女住在一起。为了时时照料母亲,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曾伟之每天都要到母亲家里看一看,做做饭、唠唠嗑,五年来,从未间断。

母亲最依靠的儿子

“没有这两个儿子,我可能早就不在了。”只要有亲戚朋友上门,余秀芬就拉着他们的手,噙着泪哽咽道。余贵芬是个苦命的母亲,38岁那年,丈夫因病逝世,上有重病的公公要照顾,下有三个幼子,辛苦拉扯孩子长大,自己也是落了一身毛病,糖尿病、心脏病缠身,从四五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打针吃药。上了年纪,她不愿给子女添负担,始终要求自己单独居住,也拒绝了儿女们请保姆的要求。

大儿子、小闺女远在西安,虽然会经常回来看望自己,但在竹溪,眼前能指望的只有这个小儿子。余秀芬有糖尿病,又有低血糖,老人总想吃点好的,但身体不允许。为了给母亲补充营养,曾伟之在工作之余和妻子一同钻研做菜,总是变着花样,从超市买老人爱吃的菜搭配好,隔三岔五,炖的汤不重样。

母亲最感亏欠的儿子

余秀芬过去是个小学老师,十几年前曾给自己写过一封《回忆录》,想百年之后给子女看。信中写到:“我最亏欠的是建民(曾伟之小名),七十年代,他想去当兵,但是建军(曾伟之大哥)已经去当兵了,家里公公还瘫在床上,我每天要去十几里远的刘家河小学教书。建民就默默把这份心愿埋在心底,十几岁的年纪就挑起了家庭重担,天天给爷爷擦拭身体、喂饭喂药。读完书就去厂里当工人了,早早把挣得钱交给我贴补家用……”

当说起这些以及对母亲的照顾,曾伟之摆摆手:“当娘的辛苦把我们养大,这都是我们子女应该做的。大哥也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九十年代,哥在兰州军区工作后,就把妈接过去当随军家属,放在身边照顾,一照顾就是一二十年。”

尽心竭力让老母亲安享晚年

80余岁的余秀芬,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一年要住两次院,在医院陪护成了一个大难题。请的人不放心,自己陪但是还有工作。于是,医院、家、单位,三点一线,穿梭忙碌,有时头一沾枕头就睡着了。妻子看着心疼,忍不住埋怨:“实在不行就请人,别妈还没好,你就倒下了!”曾伟之耐心做妻子工作,说别的人照顾妈不适应,总觉得我们在身边心里踏实。

虽然眼睛几乎看不清花花草草,但为了让母亲多接触外界,多呼吸些新鲜空气,每逢节假日,曾伟之就把母亲带到外面,看看家乡水坪、曾家寨等县城周边,余秀芬行动不便,曾伟之就慢慢地搀着她,一步一步地挪着步子,给她讲讲花是什么样的、水从哪流过来的。

这些年来,曾伟之就是这样陪护照料着母亲的饮食起居。有时候,觉得给子女添了很多负担的余秀芬心里很难受。曾伟之常常给母亲宽心:“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就是我们全家的宝。把身体养好,把心放宽,就是对我们哥俩最大的安慰。”

(来源:竹溪县文明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