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调水五周年:一江清水释放多重生态红利

时间:2019-12-19 14:52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林溪

一渠架南北,天河通水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5年来,供水量持续增长,水质稳定达标,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十分显著。南水北调两条线已悄然变身两条生态廊道,正为沿线两岸特别是广大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受水区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明显。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发展之本。受多种因素影响,先前黄淮海流域过度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较为突出,造成了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南水”北上,受水区深入开展治污,关停并转了一大批污染企业。再加上实行“两部制”水价,为工程良性运行创造了条件,也进一步提升了受水区节约用水意识,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

流经区生态保护推向新的高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于横跨湖北、河南两省的丹江口水库,途经河南、河北,最终流入北京和天津,总干渠长1432公里。沿线有关省市从规划设计开始就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不断把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推向新高度。比如,滹沱河断流近40年以后已实现复流,滏阳河地下水水位最大升幅达1.7米。

水源区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通水5年来,为保一江清水北上,中线工程水源地省市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比如,湖北省十堰市5年来就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对禁养区内179家养殖场实行关闭或搬迁,拒批和关停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500多个。而今,东线干线水质已全部达到Ⅲ类,中线源头水质连续保持Ⅱ类以上。在确保汩汩清水徐徐北上的同时,水源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作为“国之重器”,南水北调工程既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供给与水环境承载能力,还越来越多地发挥了生态功能。通过河道生态补水、河道修复以及治理污染等等,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水丰了、河清了、钱多了、景美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明显增强了。可以说,南水北调不仅仅是一项调水工程,更是生态环境改善向好的希望和信心,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标志和自信。

南水持久充沛,绿水青山长存。5年实践充分表明,作为国家跨流域、跨省区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南水北调正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也将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作出积极贡献。南水北调,体现了中国智慧,证明了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巨大优势。可以肯定,合理地扩大调水规模和范围,南水北调工程将让更多人受益,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责任编辑:叶岚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