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50年来,十堰不畏困难铿锵迈向绿色现代新车城

时间:2019-11-13 08:19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点击查看原文

原标题:迈向绿色现代新车城

环境治理后的茅箭区大川村风景如画。 (视界网 张龙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邓城 叶相成

1969年,伴随着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工建设,一个位于百二河畔的千人小镇一跃升格为地级市十堰市区,鄂西北秦巴山区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半世纪以来,从开山建厂到应对东风公司外迁,从十万人夯土筑坝到几十万人含泪移民,从工业强市到为南水北调关停500多家企业……向上的路,从来都不一帆风顺,350万十堰人民不畏困难、铿锵前行。

今年是十堰建市50周年。从11月初开始,十堰市委宣传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回顾和总结建市50周年发展成就,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 绿色生态市”。

1 生态立市理念深入人心

十堰建市之初,百废待举。开山建厂、填沟修路,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2000年,十堰提出生态立市发展理念。近年来,伴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这一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十堰拿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打响了一场青山、绿水、蓝天保卫战。

党员干部自我加压——成立以市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市长任主任的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办法,签订“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书,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建立以绿色GDP为导向的考核和追责问责体系,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

广大群众广泛参与——2000多名“民间河长”活跃在巡河一线,10万多名环保志愿者从自身做起,在城市和农村宣传环保知识。据第三方统计,十堰居民对生态文明创建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分别为94.94%和91.84%,位居全省前列。

十堰出台“对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编制主体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这套严谨有效的生态环保机制,被列为我省改革十大典型之一。

坚持绿色发展,带来了青山绿水,更带来了金山银山。从2014年至2018年,十堰GDP从1201亿元增至1747亿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60多天增至300多天,PM2.5年均浓度连续6年持续下降,提前3年达到“十三五”考核要求。

2018年12月,十堰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目前中西部唯一获此荣誉的地级市。十堰市环保工作连续三年全省市州考核排名第一,连续七年荣获优胜单位。

2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场攻坚战,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即,十堰市先后关停可能影响水质的企业500多家。为此,工业产值减少300多亿元。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不达目的不松劲的韧性。

“净里子”,修复不达标“五河”。神定河、泗河、犟河、官山河和剑河5条河流经城区,多年来水质一直为劣V类。2011年开始,十堰实施截污、控污、清污、减污、治污五大工程,清除污泥和垃圾561万吨,整治排污口590个,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400多公里。至今年9月,其中3条河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另两条消除劣V类,提前完成治理任务。“五河”治理经验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样板。

“清面子”,整治人居环境。十堰将环境污染防治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先后安排5批资金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饮用水源保护等农村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覆盖率达83.7%。

“撑台子”,建立智慧环保平台。十堰投资5000万元,将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通过在线监测与“天眼”两种方式实现远程监控。2018年,十堰借助智慧环保平台,立案查处200多起违法案件,大大提高了执法成效。

经过不懈努力,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以上,被评为“中国好水”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2014年12月12日通水至今年11月1日,累计调水253亿立方米,惠及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5300多万人。

3 生态宜居家园全民共享

建市之初,十堰只有人民路、朝阳路两条马路,沟沟岔岔都因厂房建设被挖得千疮百孔。

2013年12月,十堰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构建“一环、三横、三纵、多点”的区域生态安全网络;2016年,十堰首部地方性法规《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实施。

围绕山体修复、道路绿化、街头游园建设等工作,十堰扮靓城市,实现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就地健身”,打造出“山头即公园、街头即景点”的独具十堰山城特色的亮丽景观,以良好生态生活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10月下旬,十堰发布公告,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百二河上12座桥梁名称。百二河穿城而过,流经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被喻为十堰的母亲河,人们爱护她像爱护眼睛一样。

今年,十堰启动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将百二河打造成城市生活的文化轴、休闲轴、景观轴、生态轴,依次划分为“十堰春耕”“风华老街”“上善若水”“福寿康宁”“东风浩荡”“万涓归流”六个片区,形成一河、6区、12景,使百二河沿线成为覆盖中心城区三分之一居民的15分钟休闲生活圈。

宜居的生态环境在城市,也在城镇和农村,十堰非中心城区的6个县市区全部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全市建成林业生态示范县2个,省级森林城市4个,森林城镇14个,绿色示范乡村405个。据统计,十堰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71.75万亩,全市林地面积达2896万亩,森林面积达1948万亩,三项指标均居全省市州第一位。

( 责任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