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大爱无私!台胞夫妻7年默默资助十堰孩子

时间:2019-10-11 09:15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徐正国 报道:近日,随着退休教师左可良到访本报编辑部,一段捐资助学的大爱故事才得以展现在人们面前。左可良讲述的,是一位台湾同胞及其夫人在十堰默默捐资助学7年的善举。如今,他们的善举还在继续,爱心账单还在铺展。

退休教师报料,揭开一段爱心助学故事

“我觉得这个事充满正能量,应该算得上新闻,请你看看……”前几天,左可良手持自己整理的文字材料来到晚报编辑部。

3张白纸上,除了写有一对台湾同胞夫妇的名字,其他全是一个又一个受助学生的名字和一笔笔成千上万元的爱心账单。

“苏高明台北人,是武汉同亨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老总,很有爱心,他和妻子彭艳多年来一直资助贫困生。如今,这些孩子中,有的考上大学了,有的还在上初中……”左可良如数家珍地介绍。

左可良是彭艳的舅舅。2012年,左可良在武当山教书时,发现一些家境贫寒、成绩优秀的学生需要经济帮助,便与彭艳聊起此事。彭艳与丈夫商量决定,从当年开始委托左可良寻找资助对象。

今秋开学,左可良为寻找资助对象犯愁。他已退休5年,而且家从武当山搬到了十堰城区,资助对象确定比较困难。看到本报连续18年的助学圆梦行动开展得很好,他想来年与本报一起继续完成苏高明夫妇的助学心愿。

台胞夫妇托人十堰捐资助学7年

2012年秋季开学,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柳树沟村七年级贫困生吴梦涵成为苏高明夫妇第一个资助的对象。

吴梦涵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中,与6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家庭生活困难。所以,吴梦涵从小勤俭节约、勤奋好学。

“我们就是要资助这样的孩子!”得知吴梦涵的家境后,苏高明夫妻表示,将吴梦涵作为重点资助对象,每学期1000元,一直资助到她高中毕业。2018年秋,吴梦涵考取武汉一所大学,苏高明夫妻又资助她2000元。

从这一年开始,除了吴梦涵,郧阳中学学生何楚樱、丹江口市二中学生姚霞、丹江口市凉水河中学顾泽生兄妹俩、十堰城区文锦学校学生尚堰郧等15名在中学读书的学生都成了苏高明夫妻资助的对象,每人每学期1000元,直到高中毕业。

左可良说,截至今秋开学,苏高明夫妻已通过他默默资助16名贫困生7万多元。

“只要力所能及,我们会继续资助贫困生”

“只要力所能及,我们一定会继续资助更多的贫困生,帮助他们把‘智’扶起来。”苏高明说,“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台湾同胞,我们深爱着伟大的祖国。我们在大陆开办企业20多年,生意做好了,应该反哺社会,为社会作贡献。”

“选择资助十堰的贫困生,是我的家乡情怀。”彭艳说:“十堰是我的故乡,扶贫任务很重,我们贡献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我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是强烈的,希望家乡的人才越来越多,希望越来越多的家乡人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贡献。”

□延伸阅读

“我们虽没见过面,但早已把你们记心里”

“苏叔叔、彭阿姨,你们资助了我这么多年,我们还没见过面,也没机会当面向你们说一声谢谢,但是你们的大恩大德早已牢记在我心里。我决心学好专业知识,将来奉献社会,传递爱心。”这是大一学生吴梦涵写给左可良的信,请他转达自己对苏高明夫妇的感恩之情。

吴梦涵的心声代表了所有的受助学生,因为他们都没见过苏叔叔、彭阿姨。这是因为苏高明夫妇有一个想法:“帮人不留名,以免孩子们的心里有压力。只希望这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在苏高明夫妇的资助下,这些受助学生不仅知道发奋努力,还知道了感恩。湖北师范学院大三学生郑银丽说,苏叔叔和彭阿姨的资助在无形中激发了她刻苦学习的热情,使得她从普通高中顺利考入湖北师范学院,初步实现了将来想当老师的梦想。

( 责任编辑:封荣娟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