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十堰”的十个堰到底在哪?传说筑堰是为了纪念一位姑娘?

时间:2019-08-02 10:18    来源:十堰晚报  字体:  打印  播报

据记载,古时曾在百二河上筑了6个堰,又在犟河筑了4个堰,一共10个堰,十堰因此得名。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冰客 实习生 刘姝婷 图/记者 刘成臣

众所周知,十堰因在百二河上拦河筑堰,修筑十道堰而得名,故名“十堰”。那么十堰缘何拦河筑堰,除了兴修水利,灌溉良田外,还有哪些传说?十堰真有十道堰吗?它们在哪个位置?日前,记者请教地名专家,并查阅相关资料,力求找到这些古堰的遗址。

传说为纪念陈姑娘而筑堰

记者查阅史料发现,关于十堰的地名来历,有一个民间传说。1981年由市文联选编的十堰市第一部民间传说故事集《千鸟袍》里,收录了由陈河清根据村民口述整理的《十堰的由来》一文,文中记载了这个传说。

相传明崇祯年间,郧县(现郧阳区)张家庄东面有个斩马沟,住有熊阁老一家。熊阁老曾在朝廷做官,卸职后退居故里,横行霸道,指山为界,强占“九岗十八凹,一百单八岔”的地盘。

熊阁老的大儿子熊歪嘴吃喝嫖赌,作恶多端。一天,他到张家庄游逛,看上了陈铁匠的漂亮女儿,想娶她做小老婆。他带着家丁闯进铁匠铺,威胁陈铁匠把女儿送入熊家做丫头。陈铁匠气愤不已,但又没办法。

陈姑娘进了熊家,整天挑水、洗衣、磨面、打柴,忙个不停,还经常受责罚。熊歪嘴选定正月十五这天为良辰吉日,天黑拜堂。陈姑娘左思右想,把利刀藏在棉袄里,准备逃走。转眼天黑了,陈姑娘没能逃出熊家,熊歪嘴闯进陈姑娘的房里,动手动脚。陈姑娘拔刀朝熊歪嘴的胸口猛刺,对方倒地而亡,陈姑娘跳窗往后山逃去。

拜堂时辰到了,熊家的家丁来接陈姑娘拜堂,发现大少爷死了,赶忙朝后山追去。

陈姑娘越过树林,朝百二河方向的山梁飞跑,一口气跑到张家庄背后的山顶上,一看眼前是悬崖,底下是哗哗流淌的百二河水,前无去路了。这时,熊家的家丁追过来了,陈姑娘咬了咬牙,喊了一声“爹爹”,纵身跳崖。

次日,乡亲们知道陈姑娘坚贞不屈的事,都感动得流泪。为了纪念她,乡亲们决定在百二河和犟河上拦河筑堰,让陈姑娘血染的河水灌溉田地。说来也奇怪,堰塘的水灌溉田地,庄稼长得特别好,乡亲们觉得这是陈姑娘在保佑大家。有感于此,乡亲们在百二河筑了6个堰,在犟河筑了4个堰,一共10个堰,因此,这片地方就叫十堰,流传至今。

康安宇、周琼编著的《十堰地名溯源》一书中,也详细记载了这一民间传说。据了解,这10个堰均设有堰会,每个堰有一个堰长,下设若干“派”。每“派”一人,具体负责分水灌溉,插香计时,以免户与户之间为水发生纠纷。后来,百二河旁的张家庄陈家街(即今十堰老街)专门设立了统一管理这10个堰的机构,人们顺嘴称它为十堰。

“十堰”一名最早见于明朝

“除民间传说外,在古籍中,十堰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明朝。”康安宇说。

康安宇介绍,现今所见,最早的记载出自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编纂的《湖广图经志》卷九(郧阳府)。其曰:“十堰,在(郧)县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该志书“艺文”部分,还载有一首韩弼所写题名为《十堰春耕》的诗,诗曰:“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明万历年间编纂的《郧阳府志》亦曰:“十堰,(郧)县南六十里,引溪水为之。”

在清康熙版《郧县志》卷18“水利”条则记录了“柳陂湖、盛水堰、武阳堰、十堰”等8个塘堰,同治《郧阳府志》在卷1“山川”条内记载:“十堰,南六十里。”

康安宇说,明朝中期之后的郧县南六十里,即为今十堰城区的十堰老街一带。史料表明,十堰最初是指山区的农田水利设施,以后才逐渐演变成为地名。“十堰”这个地名至少在明成化年间编纂《湖广图经志》一书时期就已存在,并且当时已是一个成熟、稳定的地名。

十道堰究竟在哪里?

记者了解到,关于堰的命名排序,都是根据在百二河上拦河筑堰,至此为第几个堰而得名叫几堰,并从而逐步形成区域性名称。十道堰历经沧桑,堰址早已不存在了,但是其中一些堰名如今仍在沿用。

头堰在花果头堰水库

头堰水库。

潘新藻1982年版的《十堰地名志》一书中收录了《十堰市历史(沿革)及地名释义(初稿)》一文。文中所载:“解放后,十堰巨变。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成立公社,修建水库,绿化荒山,建十堰火车站,设立十堰市。今有百二河水库,包括6个堰地区,其一至六堰地名,现仍存在。并有二堰大队、三堰大队、五堰大队等名称,俱在十堰市、十堰公社辖区之内。还有花果(园)公社之头堰(建有头堰水库)、二堰、三堰、岳竹堰等4个堰,共为十堰。”

7月23日,记者一行来到头堰水库处,周围的植被郁郁葱葱,“头堰水库”几个大字出现在水库的大门上,表明这里就是头堰。据1999年12月出版的《十堰市志》记载:头堰水库1966年12月动工兴建,1970年5月竣工。1973年开始发挥效益。该水库用于防洪和供城市工业、生活用水,并可灌溉2000亩农田。《十堰建设志》也记载,头堰水厂以头堰水库和黄龙水库为水源,两库调剂使用。

此外,根据市民政局2018年5月23日发布的《关于十堰市城区部分道路命名(调整)的通告》,新命名的头堰路:东起风神大道,南止十堰秀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二堰在人民路、朝阳路南段两侧

二堰桥。

据记载,二堰位于人民路、朝阳路南段两侧。相传人们为灌源农田,在百二河上拦河筑堰,至此为第二个堰而得名。建市前,这里是山区农村的一个居民点。建市后,这里成为市中心区重点建设地段之一。

《十堰地名溯源》一书还有关于二堰沟的描述,二堰沟在张湾区花果街道办事处的二堰村一带,即在方山路附近,从方山路界牌垭开始,往西直到二堰铺子。值得一提的是,二堰沟曾是古战场。

四堰在朝阳中路

在朝阳中路人保财险十堰分公司的路口,记者看到立着“四堰巷”的标识,百二河道旁边则竖有“四堰路”的路标,墙上还张贴着五堰街办四堰社区政策宣传栏。

三堰、五堰、六堰地名均保留下来

六堰桥。

头堰、二堰、四堰的堰名已经找到,那么三堰、五堰、六堰自不用说了,是十堰城区最为繁华的地带。

据康安宇、周琼编著的《十堰地名溯源》一书记载:“三堰在十堰市老城区中部,泛指人民路南段,西临百二河。传说此地为百二河上所筑的第三个堰塘,故名。早年是一个山村,建市后,发展成为市区区片,十堰市城区繁华地段之一。三堰区片基本为原十堰市十堰公社三堰大队的范围。”

书中还记载:“六堰为城区区片名称,在十堰市老城区中部,泛指人民路、公园路与汉江路交界地带,为张湾区汉江路街道办事处辖区。传说此地为百二河上所筑的第六个堰塘,故名。早年是一个山村,建市后发展成为市区区片,十堰市城区繁华地段之一。六堰区片基本为原十堰市十堰公社六堰大队的范围。”

对于五堰,《十堰地名溯源》书中这样记载:“五堰在五堰街道办事处辖区中部,城区人民路的中段。传说当地过去为了灌溉农田,在与人民路大致平行的百二河上拦河筑了几个堰塘,此地所筑的堰塘是第五个,故名。五堰早年是一个山区较大的农村居民区片,现在为十堰市城区繁华地段之一。十堰市建市是从五堰起步的。最初的市党政军机关就曾经设于五堰地段的李家岗村。五堰街道办事处是以辖区五堰区片之名来命名的。五堰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原属十堰公社的二堰、三堰、五堰、十堰、垭子大队,以及上门公社的土门、夏家店大队的辖区。”如今,五堰已由昔日的农村变成为繁华热闹的街市,被市民誉为十堰市的“六渡桥”。

七堰巷在张湾区实验中学路口

七堰巷位于张湾区实验中学旁边。

记者来到汉江中路张湾区实验中学路口处,看到一条巷口立着“七堰巷”的标识,旁边是标名为“制动蹄厂”的公交车站台。

八堰路在汉江路刘家沟

八堰巷位于汉江路十堰市救助站附近。

在汉江路刘家沟沟口立着“八堰路”的标识,沟里为市社会福利院旧址,现为十堰市救助管理站所在地。

九堰在汉江路4路车终点站

九堰巷位于东风社区北山广场旁边。

在汉江路4路车终点站,在东风社区北山法治文化广场旁边,记者看到路边竖有“九堰巷”的标识。

十堰并不是“第十道堰”所在地

至此,从一道堰到九道堰均找到了位置,而“第十道堰”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是不是在大家常说的“十堰”?

对此,记者请教了多位文化学者、地名专家,都因年代久远、资料不全无法确定“第十道堰”的具体位置。但是,他们肯定地告诉记者,“第十道堰”并不是大家口中常说的“十堰”。

《十堰地名志》也给予同样的解释,“十堰不是第十个堰的所在地,今十堰所在地并没有堰,它的实际地点在百二河上的头堰与二堰之间即陈家街。自从筑成10个堰以后,十堰则成为行政区划的一个专名,为后来历史上属郧县所辖的十堰保、店、乡、区、公社、大队等行政区划的驻地名称,而原陈家街的名称就自然消失了,人们惯称这里十堰。”

相传,古时陈家街名为张家庄。明崇祯六年(1633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部从陕西南渡汉水进驻十堰月余,当地农民纷纷投军而去,人口空虚。后由湖北大冶金牛镇陈氏一家迁居此地,开设铁匠铺。因手艺高明,方圆数十里的人均到此地购置铁货,交易山区大宗土特产,逐步形成集镇,后张家庄改叫陈家街(现十堰老街仍有几十户姓陈的后裔居住在这里)。清朝中叶,人们在陈家街东侧的百二河上拦河筑堰,沿河先后筑起6个堰;在花果境内的犟河上拦河筑堰,筑起4个堰,两处共10个堰,总称十堰。

关于十堰老街一名的由来,《十堰地名志》这样记载:十堰原为郧县南部重要农村集镇之一,因其历史悠久,建市时选用“十堰”二字,定名十堰市,故在1980年地名普查中命名为十堰老街。

( 责任编辑:张黎黎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