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政务 党建 视频 图片 社区 评论 旅游 电商
客户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数字报

习家店杏花村支书袁从江:脱贫攻坚当示范

时间:2018-12-26 16:28    来源: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报

林下生出金果果。

秦楚网讯 通讯员顾珊 张强 蔡明坤报道:怎样当好一个村干部?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杏花村党支部书记袁从江说:“能让老百姓多挣钱才是好干部。”

当村干部28年,袁从江从村里栽下第一棵杏树起,敢为人先做产业,在做大杏子产业的同时,以花为媒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做强猕猴桃产业,想方设法调整产业结构,流转土地、规模种植,拓宽群众增收门路,带出一个赫赫有名的产业先进村。

仁用杏变身“摇钱树”

千亩杏树富乡邻

全村2925亩耕地,人均不足2亩,单靠种小麦、玉米这些传统作物,任你再勤劳也赚不到几个钱,想发家致富基本不可能。从村民组长起步的袁从江对村里的底子是再熟悉不过,早就在心底里盘算:一定要种经济作物,形成规模效应,让大伙儿都能多挣钱。

杏花村原名崔家坪,因后来成功发展仁用杏而得名、更名。典型的川区村,两山夹一河,最顶端的大柏河水库,库容量百万方以上,滋润灌溉下游大片良田。当地山坡上的几棵杏树,无人管理,每年都金黄果实挂满枝头,吃起来还特别甜,这让一直在琢磨农业转产的袁从江看到了希望,萌发了发展杏园致富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和几个村干部合计了一下,光靠自己弄不出名堂,得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当地政府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后,全力支持产业转型,争取项目、赴河北学习,找专家测土、配方、选种、育苗。

“老百姓担心树苗栽在地里耽误种地,不好犁地还少收庄稼,说啥的都有。”万事开头难。任你好说歹说,习惯了传统种植的村民们就是不愿意将树苗栽进地里。袁从江带头把自家的20亩地里全栽上,当年,80亩仁用杏幼苗率先在村干部们田里落户生根。

时间一晃5年过去了,杏树还没见收,村里也已经陆续发展了300多亩。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第二年春天天气一直很暖和,杏花开的特别旺,到了6月棵棵杏树大丰收。一亩地60棵树,光卖杏子就是6000元以上,丹江、十堰周边市场供不应求。

在后来的几年里,尝到甜头的村民们争相种杏树、学技术,仁用杏的品种也达到了13种之多,金太阳、大黄甜、麦黄杏一个比一个好,杏园一下子发展到1500多亩。

万一失败了咋给老百姓交差?袁从江说,种地要算账,一亩地小麦净赚200元,油菜300元,种啥都比种粮强。也出现过产能过高,价格拉低,部分村民遭遇卖不出去要砍树的情况,他一边上门劝说不能砍,一边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购进杏仁脱皮机、烘干机等设设备办起了杏仁加工厂。

“说多了没有用,你得给老百姓的产品找销路。”时至今日,杏花村杏林面积达到3700多亩,还在逐年增加。每年鲜食杏、仁用杏产量在3500万斤以上,经过加工、包装的产品主要销往陕西、河北大型食品加工厂,全村的杏子再也不愁销路。仅此一项产业,就能为村民们带来近500万元的年收入。

千亩猕猴桃更增收

杏花村里杏蜜甜

八月的大柏河水库,群山环抱,碧水如玉,汩汩清流缓缓流淌,滋润着坝下的千亩沃野。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投资2000万元打造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内,猕猴桃枝繁叶茂,藤蔓上一串串毛茸茸、如拳头般大小的猕猴桃簇拥在一起,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袁从江告诉笔者,经过两年的精心培育,目前杏花村种植的近千亩余亩猕猴桃已全面挂果,亩产400斤,预计9月中旬可以成熟上市,产值可达120余万元。再过两年,基地种植的猕猴桃将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3000斤左右,亩均纯收入将超过10000元。

据了解,该基地建设以来,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拥有当地固定劳务人员50人,吸纳50余名贫困户入社,让贫困户优先享受用工、培训等优惠,已累计支出劳务费120万元,贫困户打工人均年收入1.2万元。同时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服务团队免费向百姓提供优质品种和技术,带动全镇农户积极发展猕猴桃产业,现已向周边辐射发展400余亩,形成千亩猕猴桃产业。预计3年内全镇可发展3000亩猕猴桃,地方群众脱贫增收又多了条新路子。

观光旅游富乡邻

杏树开花醉游人

借问美景何处有,世人皆曰杏花村!阳春三月,杏花村的杏花如娇艳女子,在漫山遍野怒放。游人们纷至沓来,感受春的气息。在村书记袁从江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链,形成了以“赏杏花、游大柏河水库、品农家菜肴”为主体的生态观光农业旅游格局。  

发展生态观光园,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是基础。

近年来,为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村书记袁从江更是跑细了腿,在他的努力下,沿河路和沿山的两条纵向道路已经连接成环状,期间纵横交错,网络如织的田园路已经硬化完毕,各家各户统一粉饰,庭院达到美化。2000亩的鲜食杏基地,1000亩的猕猴桃采摘园,100亩的精品水果采摘园……一个个生态农业项目陆续实现。

如今,走进习家店镇大柏河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浅绿色的麦田随风逐浪,山坡上、山腰里,桃树、杏树、葡萄,竞相叠翠;层次分明的梯级产业分布,起伏连绵,绿树掩映的农舍,若隐若现,恰似一幅绝妙田园水墨画。

村民袁希波告诉笔者,这几年,村里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山上有杏子,山下有猕猴桃,每年有近5万人到这里观光旅游,乡亲们靠着这块宝地,确实挣了不少钱。

(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报料:811011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