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精神富起来—— 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日记

时间:2016-06-14 07:47 来源:十堰日报     进入数字报 我要爆料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孟帆 报道:

让群众先从精神上脱贫

2月26日,晴。

我们到郧西县店子镇张家坪村走访贫困户,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张奶奶快90岁了,生活很困难,能不能把她评为贫困对象给予照顾”、“我们家也很困难,为什么不扶持我们”……大家都说家里困难,抢戴“贫困帽子”。

在随后召开的群众会上,许多群众诉困难,都想争取“贫困指标”。

难道他们以为越贫越光荣?要是那样,想真脱贫就难了。贫穷不是错,但要精神穷了,就是支持再多也富不了。

有些贫困户,政府“支持了一千还想要一万”,总是嫌少、不满足。诸如此,贫困户获得支持的,他们有怨言;没评上贫困户的,他们有怨气。

随行的村干部告诉我,那位90岁的张奶奶,儿子在外当老板,家里盖有楼房,还有一台挖掘机,就这样,他们还想得到帮扶。

工作感言:扶贫工作既要重视物资支持,也要加强群众教育。要教育群众有大局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小家有困难,国家这个大家也有难处”,不能一味向集体伸手,向国家要扶持;要教育群众自力更生,勤俭持家;要教育群众和睦友善,与乡邻同发展共致富;要教育群众感恩惜福,珍惜当下生活,感谢党、感谢政府。建议镇、村干部善于从精神上“武装”群众,让群众先从精神上“脱贫”。

请支持孩子上大学

3月28日,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我包联的两户贫困户春耕生产怎么样了,必须去看看。

走过一段崎岖的山路,我来到张家坪村2组李长青家。两年前,李长青的丈夫和公公、婆婆下红薯窖因一氧化碳中毒,三个人全部遭难。目前,只有她和两个女儿一起生活。

我问:“你有哪些打算,需要我们帮你做些啥?”

“生活再苦,也能想办法熬过来。我二女儿在县一中读书,希望你们帮助她。”

我一口答应下来:“社会各界热衷助学的好心人多,我一定牵线搭桥,尽力而为。”

张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黄朝全说:“孟主任,选这一户给你包联,就是想让你帮助她二女儿解决读大学时的学费、生活费问题,请帮帮她。”

在北山沟村5组,我走进余发江家。余发江一家3口人,他本人长期患病,在家只能做些轻活,他爱人外出打工,儿子在镇上读初中。

余发江只有一个要求:儿子读书将来负担不起,想让我们资助他儿子读书。

我点头答应,同时鼓励他发展好产业。

工作感言:这两户贫困户看得远,家里培养出大学生,脱贫致富的路会越走越宽。

勤劳致富最靠谱

5月29日,晴。

五月的店子镇乡村,弥漫着金银花香。

我在北山沟村1组爬过一个山坡,老远看见建档立卡贫困户向前宝在中药材地里除草。攀谈中得知,他十多年前就开始种植中药材,起草贪黑,不知吃了多少苦。目前,他种植中药材7亩。

“中药材效益好,你的路子选得好。县里对贫困户发展产业有许多优惠政策,若需要,我可以帮助你争取贷款。”我对向前宝说。

“要想脱贫,自己必须勤劳,那最靠谱。国家给我们资金扶持,如果不把扶持的资金用在实处,钱花完了怎么办,还不是穷?”向前宝说。

听完他说的话,我肃然起敬。我鼓励向前宝再加一把劲,争取近两年盖新房。他开心地笑了。

贫困户要脱贫,关键要发展产业。我想起去年北山沟村村民黄开友想种藕,当时没钱买藕种,我帮他协调了藕种让他先种,等藕卖了再还钱。

“跟附近几户相比,他家的藕长得最好。”顺着北山沟村党支部书记余书明指的方向,我看见田里藕叶绿油油的。

工作感言:精神富有,才能从根本上加快致富。扶贫必须由“输血”变为“造血”,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编辑:鲁巍 新闻报料:8110110     在线纠错

推荐阅读

视频推荐


首页

回顶部

【秦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秦楚网”、“来源:十堰日报”或“来源:十堰晚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十堰日报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秦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8208110